mg经典老虎机_mg经典老虎机_娱乐老虎机-游戏|官网

图片

贝熙叶: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的法国医生

时间:2021/06/15 11:40:19 来源:北京市方志馆 作者: 点击:584次

人物小传:贝熙叶(Jean Jérome Augustin Bussiere,1872—1958):生于法国科鲁兹省夏尔市。1895年,获得波尔多海军医学院博士学位。1913年,任法国驻天津总领事馆医官。1914年,进京担任法国公使馆医官,同时被聘做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的医疗顾问。1920年,中法大学任董事、教授兼校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贝熙叶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他利用身份便利协助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向根据地运送物资、转送人员等,其在海淀西山的别墅——贝家花园也成为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一个秘密交通站。1954年,离开北京回到法国。1958年2月5日,在法国病逝。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这位贝熙叶医生,为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批医疗物资、机器器械,并帮助抗日根据地交换情报、输送人员,是一位同情并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法国医生。

HtDahr4M.jpeg

  贝熙叶(贝家花园提供)

  “皇帝的医生”

1914年4月,贝熙叶来到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和他去过的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样,它像一个老人,平静、世故地矗立在那里,自有一种迷人的风度,却又难以把握和描绘。从踏上北京的第一天起,贝熙叶就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它。在这里,他开始了长达41年的北京生活。他在担任北洋政府总统医疗顾问和法国驻华公使馆医师的同时,还担任北京圣米歇尔医院院长。这所医院位于使馆东交民巷西口北侧,自1902年法国教士兴建以来,一直门庭冷落。贝熙叶就任以后,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大量名医坐堂,医院很快面貌一新,声名直追同仁医院。

贝熙叶擅长普通医学和外科。到北京后不久,他就治好了政事堂右丞钱能训的病。当时钱能训腰部生疽,遍访京城名医治疗无效,生命垂危。袁世凯命人找贝熙叶治疗,贝熙叶亲自为他开刀去毒。不到两个月,钱能训就康复了。此事轰动京城,他精湛的医术被人们所认可,成为上层人士争相邀请的西医大夫,袁世凯甚至给他颁发了三等文虎勋章奖状。

1916年3月底,袁世凯在举国唾骂声中宣布退位。之后,他经常抱怨腰疼,不能久坐。袁克定请来贝熙叶诊断,诊断结果为膀胱结石。贝熙叶建议袁世凯马上到法国医院开刀取石,但袁世凯和他的众多姨太太一向不信任西医,只是用凉药清热解毒。袁克文请来刘竺笙、萧龙友等名中医,转用热药补中理气,病情拖延到最后发展成尿毒症。6月4日,贝熙叶为袁世凯做导尿术,结果导出来的全是血尿。6月6日凌晨,袁世凯晕厥后又复苏过来。袁克定派人找来贝熙叶,虽然打了剂强心针,但袁世凯勉强交代完后事,就一命归西了。

替袁世凯治病的经历,让贝熙叶在京城外国人圈子中有了“皇帝的医生”的美誉。他还为孙中山、蔡元培、梅兰芳等许多社会名流看过病。妙手回春的医术,使他迅速闻名京城。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推动者

贝熙叶交际广泛,每星期都要在东城住所(今大甜水井胡同16号)接待一批对东方文化极有兴趣的朋友,畅谈新的发现,交流研究成果。

贝家沙龙在当时的社交圈里赫赫有名,许多法国知名人士都参加过贝宅的聚会。不少人还定期从外地赶过来,如法国驻华公使馆法人铎尔孟,上海领事馆法官居斯塔夫-夏尔·图森,诗人、考古学家谢阁兰等。一些民国名人,特别是一些有赴法访问或工作经历的人,也来参加贝家沙龙,如同盟会元老蔡元培、李石曾等。这些人希望引进法国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帮助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应运而生。

贝熙叶在使馆的官阶很高,在中外圈子中备受尊重,所以很多需要法国人出面和负责组织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贝熙叶牵头。1919年7月,法国政府决定赠送500张船票给赴法留学生,在中国社会引起轰动。500张船票很快告罄,贝熙叶、李石曾、铎尔孟等人又找到法国轮船公司商量,建议给他们介绍的学生提供半价船票。李石曾、铎尔孟多次往返中法之间,为赴法留学生解决在法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贝熙叶则留在北京,为学生进行体检、填写体检报告,为他们签发赴法推荐信。

1919—1920年,共有17批近2000名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这些赴法学生涌现出许多中国革命先驱和新中国缔造者,如蔡和森、李维汉、李立三、蔡畅、李富春、聂荣臻、王若飞、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

为村民免费看病的济世之医

贝熙叶对山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工作之余,他喜欢走上“法国医院”的顶层平台散步,眺望远方。每当看到西山时,他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召唤着他。

1923年,贝熙叶的妻子不幸病故,女儿也患了肺病。他深知清新的空气更有利于女儿病体康复,于是便选中了北京西山北安河村牛涧沟中的一片地方修建别墅山庄,以便工作之余来此休息。贝熙叶与闵家签订了99年的租期,开始着手建造住房。他找到牛涧村村长,向他说明在此建房的想法,希望得到他和村民的支持,并希望村长帮助找一些泥瓦匠做下手。老村长爽快表示,全村的人都会为修建贝宅出力。贝熙叶亲自参与图纸的设计,请来了当时京城最好的工匠,把自己对中国的喜爱融入别墅建设上。村里不仅派来了能工巧匠,而且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贝宅建设免费出力。经过几个月的建设,贝家花园终于建成了。

贝家花园依山而建,沿着山路,逐次铺展几层台地,建有碉楼、北大房、南大房共3组房屋。东侧古朴简洁的碉楼,与香山黄叶村的健锐营古碉楼相似。碉楼原是为防盗而建,后来改为诊所,免费为四周的百姓看病。碉楼为三层,一层为诊室,比二、三层多一间;二层为手术室;三层则用来储存药物兼休息。在摇曳的枫叶中仿佛能看见,一个穿着白大褂、长着白胡子的外国老人站在平台上,端着一杯咖啡,若有所思地眺望着远处的北平城。

贝熙叶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很同情农民。他说:“我是个农民,土地已经进入了我的血液,我和土地上的人有着天然的联系。”他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对弱者施以援手。他用给城里有钱人看病挣来的钱,救济西山的贫苦老百姓,给十里八乡的村民、附近学校的师生免费看病、治病。为此外国朋友还给他起了个外号——“西山的罗宾汉”。

WbtkIErV.jpeg

贝熙叶为北京西山地区百姓治病(贝家花园提供)

北安河、温泉一带的村民时常念叨贝熙叶的好。贝熙叶与村民的关系十分融洽。夏天多雨,山路经常被冲坏,贝熙叶的车常被困在山脚下无法动弹。温泉中学师生集资,建起一座石头小桥,并把名字刻在桥上,起名“贝大夫桥”。贝熙叶非常感动,特意来到桥上合影留念。

时光荏苒,贝家花园几经沧桑,但碉楼东门楣上,当年李石曾所题的“济世之医”汉白玉石匾依然昭示着这段动人历史。

参与创建北京中法大学

在贝家花园落成前后,北京中法大学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许多附属机构相继落户西山。

1916年秋,为推动法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留法勤工俭学和中法教育交流,蔡元培、李石曾、贝熙叶、铎尔孟等中法社会名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签名。短短1个月,他们就征得45万人签名,惊动世界舆论。法国政府也予以了回应。1919年秋,虽然直皖战争打得热火朝天,却没有影响全国教育会议的顺利召开。大会通过了迅速增设国立大学的提案,吴稚晖提出的在海外办学的提议,也得到大会采纳。

1920年初,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与贝熙叶、铎尔孟以及驻华公使馆商议后,决定在北平创立中法大学。蔡元培出任首任校长,李石曾、吴稚晖等担任中方董事。法方董事会成员共6名,首席董事为驻华公使伯卜,贝熙叶、铎尔孟均为董事会成员。

同年6月,法国政府派前内阁总理班乐卫率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为期近3个月的访问。其间,蔡元培、李石曾、贝熙叶、铎尔孟多次向班乐卫提出“退款兴学”的建议。经过中法两国人士的推动,1921年7月,中法大学协会在法正式注册成立,决定创办里昂中法大学,作为为中国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场所。

1921年,法国政府驱逐陈毅等一批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为了解决他们的出路,铎尔孟建议把计划中的北京中法大学改造成收留这些学生的专门学校。于是,蔡元培、李石曾、贝熙叶等投入到北京中法大学的建立和扩大当中。1923年,位于香山碧云寺的中法大学张开双臂欢迎从法国回来的青年学生,中法大学由纸面计划变成现实。蔡元培任首任校长,贝熙叶任法方董事,陆谟克任学院教授和中法大学校医。

自行车“驼峰航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贝熙叶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但他一直留在北平,并投入到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洪流之中。时任法国驻北平领事机构医官的贝熙叶,代表外国驻北平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他还在贝家花园设立红十字救助站,收治往来伤病员。

平西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日伪军在北平城通往西山的路上层层设卡,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物资封锁。为了打破敌人封锁,为根据地采购运输药品等物资,新街口教堂的“长老”、八路军冀中军区平津地下组织负责人黄浩找到了贝熙叶。由于教会的关系,黄浩与贝熙叶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希望贝熙叶把药品运到西山,再转交游击队。1939年初,黄浩试探着向贝熙叶谈了他的请求。贝熙叶爽快地答应了:“我知道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的摧残,药品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参与这一人道主义行动,而不是相反。”

按照白求恩大夫提供的药单,黄浩地工组迅速采购了医品。第二天,一辆雪铁龙轿车开进了西直门。站岗的日伪军都认识这是贝熙叶大夫的车,便挥手放行。车开到大甜水井胡同16号,贝熙叶把药品和医疗器械放进车里,再运送到西山的贝家花园。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秘密交通员取到药品后,马不停蹄地翻过妙峰山转运到根据地。当白求恩大夫拿到这些稀缺的药品时,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真了不起!”

为了便于工作,中共地下党组织派王月川到贝家花园当管家。这样,贝熙叶城内外的两处住所都成了中共的秘密联络站,一条连接北平、平西、晋察冀乃至延安交通线就这样搭建起来。

战争时期,物资紧张。日本人把汽油作为战略物资,实施配额供应,以致大量汽车缺油而不能使用。贝熙叶不顾年近古稀,骑自行车运送药品。从大甜水井胡同到贝家花园有近40公里路,需要横穿整个北平城,闯过层层关卡。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白色八字胡的外国老人风尘仆仆地骑行在蜿蜒的山路上。

抗战时期,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美两国联合开辟新的“驼峰航线”,从而保证了大量援华军备物资从印度运往中国战场,而贝熙叶用自行车为抗日根据地运送物资,这条地下运输通道就被誉为自行车“驼峰航线”。

贝熙叶是一位真正的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重新修缮了贝家花园。这座见证了中法人民传统友谊的花园,如今已被列入“中法文化交流基地”。

 

责任编辑: